为什么现在好多美国人,尤其是那些老工人,一提起比尔·克林顿就咬牙切齿,说他才是把美国制造业送进坟墓的罪魁祸首?这事儿跟我们印象里那个吹萨克斯的“明星总统”形象,差别也太大了点。
这事儿说起来,得先从华尔街那帮人说起。很多人不知道,就在那些工厂成片成片地往外搬之前,克林顿先给华尔街送了份天大的礼物。1999年,他签了个法案,把一道叫《格拉斯-斯蒂格尔法案》的“紧箍咒”给废了。这道咒从三十年代大萧条之后就有了,说白了,就是不准银行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,拿着储户的钱去搞高风险的投机。
克林顿把它废了,就好比是把银行的保险柜和赌场的门给彻底打通了。花旗这种巨无霸就是那时候搞出来的,银行家们开心坏了,香槟开了一瓶又一瓶。他们知道,一个可以空手套白狼、疯狂赚钱的时代来了。
紧接着第二年,2000年,他们又搞了个《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》。这东西更狠,直接宣布像信用违约互换(CDS)这种金融衍生品,完全不用监管。后来巴菲特管这玩意儿叫“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”。等于说,克林顿政府不仅拆了防火墙,还递给了华尔街一堆炸药,跟他们说:“你们随便玩,玩炸了算社会的。”后来2008年那场金融危机,根子差不多就是这时候埋下的。
当华尔街那边在开狂欢派对的时候,美国普通工人的噩梦才刚刚开始。克林顿手上搞了两件大事,当时被吹得天花乱坠,现在看,简直就是给美国制造业的棺材板钉上了最后两颗钉子。
第一颗钉子,叫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》,也就是NAFTA。1993年搞的,当时就有个叫罗斯·佩罗的明白人站出来喊,说他能听到一阵“巨大的吸吮声”,那是美国的工作岗位被墨西哥吸走的声音。当时没几个人信,还笑话他。
结果呢?经济政策研究所后来统计,到2014年,这个协定让美国差不多丢了快一百万个制造业岗位。密歇根的汽车零件厂,北卡罗来纳的纺织厂,一夜之间就没了。订单直接飞去了墨西哥,那边工人工资低,还没工会捣乱。美国工人要么领救济金,要么就只能去超市当收银员,时薪直接掉了一大截。
但这还只是开胃菜,真正要命的是第二颗钉子——全力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。
在正式入世前,克林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在2000年说服国会,给了中国一个叫“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”的地位。这一下,就把每年都要审一次的贸易门槛给彻底拆了,美国资本和产业链可以毫无顾忌地往中国跑。
2001年中国入世之后,后果立竿见影。麻省理工学院有个很出名的研究,叫“中国冲击”,里面的数据看得人发麻。从2001年到2011年这十年,美国因为中国商品的竞争,净丢了240万个工作岗位。电子业、机械业、家具业,都是重灾区。
我看到有报道说,伊利诺伊州曾经有个全美闻名的家具厂,几代人都在那儿干活,结果中国入世没几年,厂子就撑不住倒了。工人们怎么办?只能去开优步、送外卖,工资连原来的一半都不到,还得靠领食品券过日子。与此同时,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,从克林顿上台前的几百亿,一路飙到了现在的四千多亿。
这么一来,美国就出现了一幅特别魔幻的景象:一边是华尔街的精英们靠着金融创新,钱多到不知道怎么花;另一边,是俄亥俄、宾夕法尼亚这些老工业区的工厂大门上,铁锁都锈穿了,整个社区一片萧条,后来这些地方就有个名字,叫“铁锈带”。
这种巨大的落差,让那些被时代抛弃的蓝领工人心里充满了怨气。他们觉得,自己被民主党的精英们给出卖了。毕竟,签NAFTA、让中国入世这些事,都是克林顿这个民主党总统拍板干的。政客们在电视上描绘的全球化美好蓝图,最后变成了他们失业的通知单。
这股怨气憋了十几年,一直在找一个出口。所以到了2016年,当特朗普那个家伙跳出来,天天骂自由贸易是“强奸”,发誓要“把工作带回来”的时候,“铁锈带”的工人们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的代言人。他们用选票把特朗普送进了白宫,狠狠地给了民主党一记耳光。
现在回过头看,特朗普的上台其实不是偶然,而是克林顿时代埋下的那颗雷,终于炸了。讽刺的是,当年那些拍着胸脯保证全球化对所有人都好的经济学家和政客们,现在一个个都改了口风,开始反思自由贸易的代价。
可对那些已经失去工作、失去房子、失去尊严的家庭来说,这种反思来得太晚了。
回头看,当年那场全球化的狂欢,好像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带上所有人玩儿。
股市配资开户.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